建构区打造记
《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个材料丰富、功能完善的建构区,能强烈吸引幼儿参与到建构活动中,尽情享受建构游戏,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建构游戏是一个活动性、动态性的游戏,幼儿在游戏时,走动较多,产生的音量会较大,因此我们将班级外面的一块独立区域设置为建构区。场地确定之后,我们开始准备材料了。材料的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教师观察、指导、评价幼儿园活动的依据。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有大型积木、模型类玩具、辅助板材、还有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旧材料。
对了,我们还将原先散落在蓝色筐子中的积木进行6S分类,然后把它们整齐的放入柜子里,这样就方便小朋友们的取放啦,这可都是小朋友的提议哦。此外我们还投放了一些建筑物的远景照片,激发幼儿根据建筑外观大胆想象物体的外形,创造性地进行搭建。
第一次搭建时,孩子们提出想要搭建一个运动馆,但是幼儿对运动馆的了解知之甚少,为了给孩子直观性的体验,我们便请家长的利用周末带孩子们去附近的运动馆实地参观,并制作了调查表,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表。调查表带来后,我们将调查表投放到建构区,作为幼儿搭建时的资料库。幼儿在做计划时,会去翻阅他们的调查表。
开始搭建前,孩子们合作制定了搭建计划,搭建的过程中,琪琪想搭建的大门总是会倒,琪琪试了很多次之后,浩浩对他说:“琪琪,你的积木放的不对,下面应该放大的,上面应该放小的。”琪琪听了,赶紧试试浩浩的方法,果然,他的大门稳固了很多,不会倒了。浩浩和琪琪开心的笑了。
建构区一直是班里孩子最爱的区域之一,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游戏需求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指导幼儿建构区游戏时要以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为依据,更要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段的建构技能。大班幼儿逐渐有了架空、插接等概念,有了自己的排列方式,还能用替代物进行表征。当然,有许多问题是在活动中发现的,教师还需要多观察幼儿,和幼儿共同完善建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