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更是要将终身学习铭记在心,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5月26日,针对教师们困惑的问题——论文、案例的撰写方法,芳园西路幼儿园“聘请”了三位园内,对于论文案例撰写有独特见解且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了一次教科研成果分享。
一.李秋杰老师——多发现,勤记录,题目就在生活中
在进入正题前,李老师先展示了一个新颖有趣的案例,大致是,孩子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现了水泥,随后,教师便与孩子们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在其他人看来,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的环节,可是,却被老师准确地关注到了。
案例、论文的来源不正是来自生活中的,与孩子们有关的每一件小事吗?那我们应该怎样描述好这件事情呢?李老师总结了几句见解精炼的话:静观其变,顺势而为,刨根问底,顺水推舟。这不就是孩子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过程吗?老师只是充当了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
通过李老师的分享,我们意识到生活中其实随时随地都有精彩,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记录,久而久之,无数有价值,值得探讨的问题就这么错过了。我们要做的,是静心观察,做好生活观察家!
二. 张科老师——趣味发现,活用理论
张科老师套用了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给大家介绍了她的“写作秘籍”。
首先她用了一段言简意赅,幽默诙谐的语言,带着老师们进入了今日的正题。大家都知道,案例撰写主要包括: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怎么陈述我们的案例呢?那就是U1S1(有一说一),详细、生动地描绘出事件发生的背景、进展和结果。
其次很重要的是教师对事件的分析与反思。张老师为我们例举了几个可以分析的角度,比如自身问题,体会,还存在的问题等等。最后,理论加持就是YYDS(永远的神),每一个优秀的案例都需要理论支撑,张老师指出,适宜的材料,教师的引导,同伴的交往等等方面,都可以联结理论进行反思。
通过张老师的分享,教师们对“理论联系实际”感触颇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对理论的学习和渴求永远都在路上。
三. 单愿愿老师——分析研究步骤,落实研究内容
单老师首先为我们提了提神,分享了一件,昨晚PPT做好后却弄丢的囧事,老师们的兴趣随即高涨起来。切入正题后,单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分享:1.基于真问题,研之有物。2.实践有方法,研之有道。3.梳理并反思,研之有悟。
单老师对于课题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她向我们分享了她的几篇课题都是基于现实生活,与我园课题紧密联系。同时,又符合当下研究的“热点”。这样的课题一定是切实可行、具有研究价值的。在介绍研究方法时,单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国外行动研究的七个步骤。她总结道,定期学习教育专家教育专题讲座,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听完了单老师的分享,我们知道课题研究之路无止境,边做边学边收获。
相信在这一次学习之后,老师们脑海中,对于论文案例的撰写更加的清晰了,也相信,芳园西路幼儿园会有更多优秀,获奖案例流露出来,让老师们的“才华”不仅只限于课堂生活,能够用优秀的文笔,将自己亲身经历过值得探讨的教育案例分享给无数个同一岗位上的一线教师。
让我们一起分享,共同成长!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