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柿饼的故事
摘柿子活动结束后我们班级收获了很多柿子,这么多柿子根本吃不完,时间长了要坏掉的,那怎么办呢?孩子们讨论后决定:不如来做柿饼吧!
小胖:柿饼是什么?
米乐:柿饼是一种好吃的。
多米:我吃过柿饼,柿饼甜甜的。
小倪:我妈妈做过柿饼。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一、晒柿饼啦
柿子皮削掉以后,怎么晾晒呢?需要将它们悬挂起来,孩子们用一根细细的绳子把柿子一个一个打结后穿起来,一串串柿子在孩子们的巧手制作下完成,大家争先恐后的来拎柿子,“这么多的柿子也太重了吧!”在哪里晒呢?孩子们认为楼上平台离太阳近,一定可以晒好。他们带着系上绳子的柿子来到了阳光充足的三楼平台,并且约定每天轮流带柿子到那里晒太阳,就连周末也要求将柿饼带回家照顾。
二、 柿饼好像坏掉了
过了几天,孩子们一起看到柿子的变化,小甜瓜说:“柿子是不是坏掉了?”我问:“为什么坏掉了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因为我看到了黑黑的,有的地方变黑了。”“我也看到变黑啦。”“这不是柿子坏掉了,是柿子在晒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表面有一点黑了是正常的哦!”我解释给他们听,小朋友们点点头说:“哦,不是坏掉啦!”孩子们讨论柿子的变化,一起决定用蜡笔把变化的柿子画下来,孩子们都说:“我也要画柿子!”涵涵画了变化的柿子,还说:“中间画的是没有晒的柿子,旁边画的是晒好了的柿子。”“你画的真不错,柿子真的变小了很多。”沫沫画了一个大柿子,然后在上面画上了一些黑黑的瘢痕。他说:“我看到的柿子就是这样子的。”他指了指晒在外面的柿子,米豆画的是晒过了的柿子,有点小小的皱皱的。
三、给柿饼捂霜啦
孩子们经常到户外观察柿子,多米用鼻子凑近柿饼闻了闻,我问他:“是什么味道的呀?”他摇摇头说:“没有味道。”伊伊指着一个柿饼说:“这个成熟了。”“你怎么知道它成熟了呀?”“我看着觉得成熟了。”“那你捏捏看它软不软,好不好?”米奇戴着手套捏了捏,他竖着捏了捏,又横着捏了捏,说:“这个柿饼好软呀。”其他的小朋友也都尝试地捏了捏柿饼,说柿饼很软。
柿子晒晒就变成柿饼了吗?还需要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查阅资料,原来还需要捂霜。我们一起大致了解了捂霜的过程,等柿饼软了以后就可以捂霜啦!小朋友先抓了一把柿子皮放进去,等放好了一层,又把柿子一个一个放进去,我提醒到:“要整齐排列放好哦!”朵朵听了我的话,把柿子一个一个放整齐。全部放好后又在柿饼上面铺上一层柿子皮,柿子皮都放完了,朵朵说:“柿子皮已经没有了。”“差不多了,只要把柿子盖起来就可以了。”汤圆说:“老师,这样就会出霜吗?”“等等看就知道了。”孩子们带着好奇与疑问,经常来观察捂霜的柿子。
过了好几天,我们打开盒子,发现柿子却烂了,孩子们有些遗憾,一步步地尝试,最后没有捂出霜。对于失败的原因,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有的认为天气的原因,总是下雨,潮湿的环境东西会发霉;还有的认为东西放久了也会发霉。虽然这不是一次成功的经历,但是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师跟随着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制作柿饼,我们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支持幼儿大胆地尝试与探索,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柿子的各种美食,丰富了制作美食的相关经验,从而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探索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